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文县:丹堡河畔白马人脱贫记

2019-03-16 04:34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通讯员  刘玉玺

  “篝火熊熊点燃白马豪情,酒歌声声唱响古氐遗韵”。都知道,文县铁楼乡白马人如熊熊篝火般的好客热情,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纷纷至沓来,古老而神秘的白马人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韵彰显世人,享誉海内外。然而,距离县城20公里的丹堡河流域,也聚居着一方同样热情好客的白马人,似乎少有人知。

  近日,记者走进丹堡镇古道坪村,该村地处丹堡河上游,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与铁楼乡“背靠背”,是丹堡镇较偏远山村。“我们这里峰峦叠嶂,松杉耸翠,溪流纵横,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97%,海拔1250米,是丹堡镇生态环境最好的村之一。全村辖6个社9个村民小组146户45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302人。刁楼、蓖麻、月牙、白古洞4个社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自然村。”村支书王尧就说。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丹堡镇古道坪村以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富民产业支撑等为重点,狠抓脱贫攻坚“一号工程”,增强了群众的增收致富信心和决心,积贫积弱的古道坪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丹堡镇党委书记何国祥说:“几年前,刚到丹堡镇工作,来到这个村,发现这里四面环山、交通不便,房屋破旧,村民们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收入收入微薄,人均不到两千元,生活在这里的白马人也不为外界知晓。当时,面对‘古道坪村的出路在那里?如何才能让村民摆脱贫困?基层组织该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等一系列问题,我们着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契机,强化引领,解放少数民族聚居地群众思想、更新观念,激活内生动力,摆脱“等”、“靠”、“要”观念,实现了“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转变。”“今年春节,我打工回家,发现村里路、房、水、电、网等都通了,村民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文化广场也都使用了,老百姓的日也好过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谁曾想过啊。”村民欧阳说。

  “近两年,丹堡镇通过整合项目、捆绑资金,狠抓脱贫,完成古道坪村13公里通畅公路,月牙、坪上、河坝、白古洞4个自然村‘一事一议’村内巷道硬化,改造危房146户,还通过厕所、圈棚改造,消除了“脏、乱、差”现象。”包村干部李东明说。

  “核桃、中药材、土鸡、黑猪等是我们村的特色富民产业,按照“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支部+公司+贫困户”发展模式,组建了文县荣兴经济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瑞贵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抱团发展,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目前,已带动贫困户32户,发展核桃近2000亩,饲养山羊近1000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余元。”村主任杜云贵说。

  据了解,丹堡河境内,原始森林中栖息着熊猫、金丝猴、羚牛等几十种国宝级别的珍稀动物,还有83户240名白马人,环绕着青山绿水生息繁衍,相依千年,仍旧保留着原始、古朴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游猎的习俗。

  如今,丹堡镇靶向“青山掩映、藏歌传唱”的白马风情,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用歌声和舞步,绘就脱贫攻坚摘帽的新蓝图。白马人已身着多彩的盛装,燃起熊熊的篝火,唱起欢腾的歌,跳起脱贫的舞,端起香甜的酒,诚迎八方来客。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