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网红村小学背后的教育创新之路 到底新在何处

2019-01-29 15:02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原标题:网红村小的教育创新,新在何处?| 观点) 

  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何帆新书的温情介绍,红星新闻的跟踪报道,让四川广元的范家小学走入了公众的视野。北大教授、经济学家何帆称之为“中国教育理念最先进”的学校,走红之后,很多城里家长纷纷打电话给校长要求入学就读。

范家小学鸟瞰图↑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范家小学鸟瞰图↑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这所小学有什么特别之处?

  据相关报道,这所小学位于大山深处,大都是留守儿童,一多半的孩子还是寄宿的(32/43),校舍也普普通通,但里面的教学,却暗合时下流行的“创新教育”。

  1 班额小,师生比高。

  在范家小学,有43个小学生,13个老师,人数最多的一年级有12个孩子,人数最少的四年级只有5个孩子,平均下来,师生比高达1:3或1:4,很多国际学校都达不到这个配备。

  2 评价多元,教法先进。

  在这里,学科成绩不重要,自己出题自己考,“除了小升初的测验以及市里的抽测,学校都不参与校外的统一测验”;“三好学生”也不重要,“你可以是运动美少年、勤劳美少年、友善美少年、文明美少年、阳光美少年……”(校长张平原语)

  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制教学法,带孩子探索真实世界的真实问题,有《家乡的野菜》《家乡的植物》《家乡的野果》《村里的老井》《微型水电站采访》《留守老人调查》等等,孩子们亲自调查、自己实践、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形成报告,孩子们收获的是真实的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孩子自信,师生融洽。

  关于这里孩子的自信,红星新闻的记者写道,随便走进一间教室,一定会收到孩子们的问好,无论谁,都能跟你聊上天。

  何帆老师的书里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细节,孩子们课上做了水果沙拉,下了课之后拿去给其他班的同学吃,也没忘记坐在后面听课的他,有两个还坚持喂到了他嘴里。

  这些孩子,面对陌生人没有局促与怯懦,而这与师生关系的融洽是分不开的,同陌生人交往的自信与技巧,是他们从身边的成年人(老师)那里学到的。

  范家小学的案例引起关注之后,我在几个不同的场合都同朋友讨论过,这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个案,无论是校长、老师还是孩子们,都非常珍贵,但要说这是村小的未来出路,是教育创新的突破口,我远没有那么乐观。

  网红小学的背后

  这样的教育,击中了很多人的想象,师生相识、教育自主、教学真实、学生自信,这不就是人人想要的“教育本来的样子”吗?这样的村小,不正是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吗?

  也不尽然。

  范家小学是个动人的个案,但不一定代表村小的未来方向,因为首先,它是个意外,不一定能够复制。

  其实细读报道也能发现,范家小学超高的师生比,背后是有原因的。何帆老师在书中是这样说的,“以前这里有中学,有小学,共有四五百名学生。后来,外出打工条件好的父母陆续把孩子带走了,剩下的人越来越少”,“学生流失严重,但老师的编制又不能跟着学生的流动转走,于是师生比越来越高。”

  教师编制与学生数量的不匹配,造成了范家小学高师生比的结果,进而使学生们收获了更多的关注,更个性化的成长。而反观一则2018年广西地区教师招聘的报道,《光明日报》的调研组调查了百色、河池、柳州等9个设区市的乡村教师招聘,发现每市均出现数百个教师岗位无人问津的现象,共达2230人。

另一所普通村小↑

另一所普通村小↑

  网红之所以广受关注,大概是因为更多的人身处灰暗之中。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规定,城市小学的师生比是1∶19,县城小学是1∶21,农村小学是1∶23,这是绝大多数学校的现状,也难怪很多城里家长会打电话给张校长求转学。

  其次,范家小学能达成现在的“创新”,得到了非常多的资源支持。

  它的硬件条件很好,有“不同色彩的教室、原木色的桌椅、落地的空调、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和电子“黑板”、人手一块的平板”,这绝不是普通村小能有的。它还有教育经费的支持,利州区教育局每年批20万给它进行教育探索,还有农村微型学校联盟有额外25万用于开展活动。

  它得到了对人的支持,“语文老师杨秀丽可以通过联盟与其他老师一起通过网络远程参与语文教研”,更多的老师都有机会外出做经验分享和培训,对老师的支持再返回到学生身上,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它还有一个有魄力能坚持的校长,这是我觉得范家小学模式能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应试至上”仍根深蒂固的现在,他敢对孩子提这样的要求:“学生要有阅读的爱好,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能流利地朗读,能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形成爱清洁的卫生习惯,有两项体育爱好一项艺术爱好,最后才是,课业发展良好。”

  将小微学校办成教育创新的新模式的村小毕竟是少数,很多村小其实面临的是另一个困境,招不来老师,被迫并校。这种并校要么会让路远的孩子放弃上学,要么让他们很小就开始离家住宿,包括幼儿园的小孩子。

  范家小学的成功,一方面是个意外,是极端状况下生长出来的新芽,另一方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会组织的援助,教育政策的倾斜,校长办学的自由,教师的培训与支持,这些都是范家小学孩子阳光自信的基础,也是其他学校可以借鉴与学习的地方。

  教育创新,新在何处?

  范家小学引起普遍关注之后,不少人拿它跟芬兰模式的“小微学校”(Koulu)对比,说这可能是未来教育的趋势。在我看来,这种教育创新的新其实在于自由和自主,关注教育中的人,支持学生主动探索与个性化的成长,支持老师的自我成长和教育自主。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