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龍教授參加循証醫學國際會議並作主旨發言
穿過王府井商業區,走入綠蔭環抱的醫學校區,似乎所有喧鬧一下就被隔絕在外了。不似慣常那種擺滿各種瓶瓶罐罐的實驗室,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循証醫學中心教授陳耀龍及其課題組所在的工作環境顯得格外簡約:不大的辦公室中,每個人面前一台普通電腦,沒有任何高大上的儀器設備,陳耀龍和他的學生們圍繞一張辦公長桌而坐,便於隨時溝通。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陳耀龍和他的同事們,做出了許多優秀的工作。在中心主任楊克虎的帶領下,平均年齡不到40歲、僅有6人的研究所,先后發表SCI論文超過100篇(其中影響因子大於6的30余篇),主編和參編國家教材20余部,獲得科研經費上千萬(其中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國際基金6項),獲得國家科研成果獎數個,獲批甘肅省循証醫學與臨床轉化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智慧醫療工程實驗室,亞洲首個循証醫學GRADE中心以及全球首個世界衛生組織指南實施與知識轉化合作中心。
結緣循証 傾心其中
提到醫學,人們腦海中浮現的多是身穿白大褂,手持手術刀,日夜奮斗於臨床一線的醫生,而“循証醫學”卻鮮為人知。事實上它相當於醫學實踐的強大智庫,而 “循証醫學專家”就如同醫生背后的“咨詢師”與“智囊團”,他們查找、分析和評價現有的醫學研究成果,通過發現醫學規律,遴選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和藥物,提供給臨床醫師,從而不斷提高臨床診斷和治療的科學性和精准性。
正如其他醫學生一樣,循証這條“少有人走的路”也並非陳耀龍最初的選擇。“我本科畢業於蘭州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當時父母期望我成為一名臨床醫生,但我在臨床見習和實習時卻不斷遇到困惑。”陳耀龍發現,面對同一種疾病甚至同一個病人,不同組的帶教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並不相同,有時甚至完全不一致,以科學和規范為基准的臨床治療在實際操作中卻往往被主觀經驗與習慣所支配,這使他十分困擾。
“即便臨床醫生按照某一公認的療法去治療病人,但一位醫生終其一生也隻能治療有限的病人。可如果從事醫學科學研究,特別是能夠直接指導臨床決策和治療的研究,一次可能會造福數以千萬的患者。”正是基於這些想法,本科畢業的陳耀龍來到中國循証醫學的發源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循証醫學中心攻讀碩士研究生,師從“中國循証醫學之母”李幼平教授,致力於用科學研究的証據去支持醫學的診療決策。“我深深地感受到循証醫學的強大,在幾乎所有學科中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雖然循証醫學源於臨床醫學,但現在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公共衛生、護理、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等各個領域。”陳耀龍說。
執教蘭大 踐行校訓
從四川大學研究生畢業后,陳耀龍選擇回到母校工作。當時成立不到四年的蘭州大學循証醫學中心,正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能的平台“相比發達地區的高校而言,西部地區的科研人員可能不太容易申請到項目與資金,因此我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把每一個課題做到最好,不留遺憾。”。陳耀龍談及蘭大科研所具有的獨特優勢時說。
談到年輕教師如何在西部地區做出有價值的科研成果,陳耀龍也分享了三點心得:第一,選對研究領域,找好優勢方向,做好精准定位﹔第二,及時把握學術前沿,密切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第三,深耕細作,持之以恆。如果科研人員缺乏對自己的研究定位,就找不到競爭優勢﹔沒有高頻的國際交流,就會形成研究孤島﹔坐不住冷板凳,不能深挖,就無法出高顯示度的成果。
而對於學生的培養,陳耀龍特別強調蘭州大學“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失去勤奮,我們將一無所獲﹔失去細心,我們將一事無成。唯有更加努力和認真才是我們邁向成功的途徑,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基。”
轉化知識 造福人民
從蘭大起步,再回蘭大執教,陳耀龍的事業與腳下這片熱土緊密相連。如何將科學的醫學知識轉化出來,提供給醫生、患者和老百姓,特別在西部農村地區,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2009年,蘭州大學循証醫學中心在甘肅省100多個鄉鎮衛生院開展了循証醫學知識的轉化項目,為鄉村醫生提供科學研究証據,幫助他們更好地為基層患者提供診療服務。陳耀龍作為這個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他強調“知識是戰勝疾病有力的武器,如果老百姓及時掌握了科學的醫學知識,就可以有效預防疾病,即使生了病,也可以採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和康復措施。”
在2010年的為世界衛生組織防控流感提供最佳循証醫學証據的項目上,陳耀龍根據嚴格的循証評估提出了建議移除某公認治療流感的抗病毒藥物政策,將為全球節約上百億的衛生醫療支出。
陳耀龍在2011年曾指導建立了學生社團“蘭州大學蒲公英科普協會”。主要目的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運用循証醫學的方法,幫助老百姓甄別虛假和不可靠的健康知識。“比如喝牛奶,在絕大多數人眼裡,可以強身健骨,延年益壽。但循証醫學証據發現,每天喝3杯以上的牛奶,反而更容易導致骨折,增加死亡風險。常人眼中維生素C可以預防和治療感冒,但循証醫學証據証實,維生素C對感冒基本沒有作用。”
“Better knowledge for better health”,這既是陳耀龍課題組的願景,也是蘭州大學循証醫學中心師生們共同奮斗的目標。(脫暢 許文艷)
(責編:聞佳琪(實習生)、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