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許振超工作照。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改革開放成就了我們這樣一批人,我們也助推了國家的強大
耐得住寂寞,用腦子干活,用心干活
冬日的青島港,寒風陣陣,但港區內卻是一番熱鬧繁忙的景象。岸上,一台台高大的橋吊正在緊張地“忙碌”﹔港灣裡,滿載巨型集裝箱的萬噸巨輪靜靜地停泊,等待啟程遠航……
這樣的景象,許振超再熟悉不過,這裡是他奮斗了40多年的港口,是他創造“一鉤准”“一鉤淨”“無聲響操作法”的“舞台”,偌大的集裝箱放入鐵做的船上或車中,居然做到了鐵碰鐵不出響聲﹔這裡也是他創造“振超效率”的地方,頻頻打破世界紀錄,讓青島港的高效名揚海外……
這位“金牌工人”、技能大師、千千萬萬技術工人的偶像,去年底剛剛榮膺改革開放百名杰出貢獻表彰對象。在他看來,青年工人如何才能成長為“大國工匠”?一起來聽聽許振超的講述。
踏踏實實練習操作技術,當一名好工人要有絕活
記者:您曾經說過“當工人要有絕活”,您在青島港也創造了很多絕活,比如一鉤准、一鉤淨、無聲響操作等等,這些絕活是怎麼練成的?
許振超:當一名好工人要有絕活,這是工人的身份決定的。工人就要干好工作,干好工作就要有技能,操作上要有自己的絕活。記得我剛到碼頭上開吊車,基本操作很快就學會了,但是從技術的角度看還很不夠。我一直有個理想,就是當一名好工人。好工人的標准是什麼?我認為應該是精益求精。所以,我就踏踏實實地練習操作技術,到后來就養成一種習慣,不管換到哪個工種崗位,都想著怎麼提高效率,提高質量。
記者:一個人有絕活已經很難了,讓整個團隊都掌握絕活,怎麼做到的?
許振超:我在1993年就已經掌握了“無聲響操作”技術,后來我當了隊長。我覺得有責任帶領全隊職工都成為合格司機。同時,隻有生產效率高、吞吐量大,港口的效益才好,僅有一個高手或兩個技術尖子遠遠不能滿足要求。所以我決定把“無聲響操作”推廣到全隊。
坦率地說,過程幾經波折。一開始大家都反對,說我們整天跟這些鐵吊車、鐵集裝箱打交道,操作起來怎麼會沒有聲響呢?再說,換一種新的操作方式,必然會因為磨合而暫時降低生產效率,生產調度部門就會有意見。但我頂著壓力、咬著牙把這個技術堅持下來。最終效果很好,生產效率一下提高了10%到15%,一小時一台吊車多裝好幾個集裝箱,十幾台吊車就是幾十個集裝箱,一天下來就是幾百上千個,效率就出來了。
“勤於學習應該成為新時代產業工人的追求”
記者:您的很多絕活其實也是一種創新,您認為產業工人該怎麼去創新?
許振超:我們為什麼能在這個行業裡實現裝卸速度世界第一?靠的就是創新。操作上、工藝上的局部創新累積到一塊,就成為我們團隊在裝卸船紀錄上的整體創新。所以,創新還需要有積累。
積累要靠學習、靠練。練技能非常苦、非常枯燥。我們司機一天工作8個小時,可能有上萬個動作。怎樣在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工作裡搞出創新來,一方面需要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要用腦子去干活,用心去干活。
在我看來,工人的創新不在於“高大精尖”,關鍵是解決工作中的細節和難點問題。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最重要的是精益求精、打磨細節。
記者:您曾經說過,“咱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做個能工巧匠”,如何做一名能工巧匠?
許振超:我從一名普通工人到技師、高級技師,又當上了勞動模范,學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是初中畢業生,到企業后又念了一年的職業高中,生產需要掌握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學習至關重要。
除了學書本知識,還要在實踐中學,帶著問題去學。要靠堅持學習,使自己很快跟上新的技術。可是,等到新技術來了再去學習也有點晚。因此還要關注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提前做好知識儲備。勤於學習,應該成為新時代產業工人的追求。
“工匠精神來自真材實料的歷練和積累”
記者:現在全社會都在提倡工匠精神,在您看來,工匠精神應如何弘揚?
許振超:我認為工匠精神就是一種職業精神,在工作中要愛崗敬業、苦心鑽研、精益求精,不管干什麼工作,都要執著堅韌、追求完美。
打造更多的“大國工匠”是一件很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工匠不會憑空產生,工匠精神也不會憑空產生。它需要一定的社會環境和土壤,需要政策支持。
首先要改變歧視和輕視普通勞動者的觀念。要提升產業工人、工匠隊伍的工資待遇,改革收入分配辦法,提高勞動和技能在分配中的權重。作為勞動者,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成為工匠,就要自信、自強、自尊。干一行,就把這行應該掌握的知識、技術、技能練好。工匠精神不靠別人抬起來,而是來自真材實料的歷練和積累。
記者: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應如何培養年輕人的勞動精神?
許振超:要培養勞動精神,首先要讓人們熱愛勞動。有的人對勞動缺少熱情,甚至厭惡,不願意從事一線工作,這個觀念必須要扭轉。勞動者要自己獲得尊重,但沒有環境和風氣也不行。
勞動光榮,也需要在更深層次上理解,產出優質產品、提高工作效率叫光榮﹔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這也叫光榮。但一些看起來很高級的工作,如果做不好,沒有勞動精神,也不能叫光榮。
“把熱愛勞動當美德,把鑽研技術當樂趣”
記者:現在的年輕工人跟您那一代工人有什麼不一樣?您最希望青年技工具備什麼素質?
許振超:新一代產業工人思想比較活躍,文化知識水平更高,對職業的選擇也更加靈活。他們更要求體面勞動。
我的成長之路和企業環境、社會環境有直接關系,我年輕時所處的時代,社會上崇拜的是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年輕人就是想著把工作干好,所以我一個崗位一干就是幾十年。
我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能把熱愛勞動當做美德,把鑽研技術當成樂趣。雖然時代不一樣,但我認為一些精神、風氣應該流傳下去。古人雲,“學,行之,上也﹔言之,次也”。任何時代都離不開個“干”字。
記者:作為時代見証者,您想對年輕人說什麼?
許振超:年輕人能趕上改革開放的好時代是幸運的。每個人都是一條河,流入大海才能獲得更廣闊的生命。改革開放就是大海,它成就了我們這樣一批人,我們也助推了國家的強大。年輕人應常思過往,堅定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的信念,在工作崗位上好好學習新技術、新業務、新實踐,學習、學習再學習!
(責編:關喜艷、周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