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怎样医治假装“痴呆”的副院长?

2019-01-26 05:01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我真是痴呆的话,还能这样和你说话吗?”北大国际医院一名副院长,在自己医院被诊断为“痴呆”,刷医保卡拿药一年,最后隐瞒不住,公开承认自己“参与虚假治疗”。

  原来是一起“骗保事件”。此事之所以引发关注,“副院长假装痴呆”显然是未曾想到的剧情,但如果不是“副院长”的头衔,这事还能引发关注吗?须知,把医保基金当作“唐僧肉”,通过各种手段进行“骗保”的情形,如今已经见怪不怪了。

  常见的操作是外借医保卡。北大副院长“冒充痴呆”,其原因是“家属患有老年痴呆症”,自己想帮忙刷卡拿药。这个例子很有代表性,许多人打医保的主意,其初衷往往是帮家人或朋友一把。对此,医院医保人员应该把好关,避免被钻空子。

  但现实是,许多医院不但不强化审核,还相互勾结,通过和病人合谋,骗取医保基金。去年央视曝光了沈阳两家医院“骗保”,结果发现病人是演的、诊断是假的、病房是空的……“请人住院”、挂床骗保、小病大治等违规行为都不同程度存在。

  新年伊始,国家医保局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回头看”。结果也令人大吃一惊,在有些地方,被检查的公立医院违规率超八成,违规名单中不乏公立三甲医院,有的医院违规屡查屡犯。一些医院骗保手段花样翻新,出现各种“升级版”。

  医疗市场存在特殊性,医疗需求是无限的,医保基金是有限的,总有一些机构和个体想伸手“吃肉”。这就得通过医保基金管理方与医疗服务供给方的分离,对医院方面实现制衡。

  比如医院方面,大部分收费人员自身就是内部职工,没有监管审核的积极性,这就得探索建立医保从业人员派驻制,让医保从业人员统一划归医保部门;在后续审核环节,应该抓紧实现就医信息全部联网,让医保部门全方位掌握医院和个人的真实信息。

  总之,医保基金是百姓的救命钱,必须扎紧监管篱笆,把每一分钱都用在该用的地方。(青的蜂)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