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政 于丽爽
昨天晚上,市人大代表张健、张亚利,市政协委员吴宜夏、萧有茂聚焦乡村振兴,讲述履职经历,建言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红色旅游资源挖掘、产业更新换代等,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吴宜夏:
规划师得跟乡亲们“头脑风暴”
市政协委员吴宜夏是中建设计集团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身为规划师,她长期跟乡村打交道。去年,她成为市政协委员,第一篇提案就关于北京乡村振兴。
吴宜夏说,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除了寻找乡村风貌景观带特色外,还要与乡村未来的发展进行结合。同时,规划师不能关起门来做规划,而是要走向乡村,跟农民一起讨论,要跟乡亲们在一起“头脑风暴”,让百姓、政府、专业技术人员一起组成合作团队,共同为乡村长期发展摸索思路。
今年,吴宜夏也带来了新的提案,这份提案被她称为“2.0版本”,即“为生态保护区内乡村更好谋划发展路径”。她解释,随着总规落地,北京划出了生态保护红线,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生态保护红线内乡村的转移支付和扶持力度。
萧有茂:
为乡村量身打造矛盾化解机制
去年,市政协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农业工作,专门成立了农业农村专业委员会。市政协委员、北京法学会党组书记萧有茂到多个村子进行了走访调研。
作为一个法律人,他第一次做政协委员,也在一些村子的实际调研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缺少有效解决的机制。
“乡村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基层矛盾化解机制。”他说,外界看是农村生活生产中的小事、琐事,在村民看来往往是大事。通过建立一套矛盾化解机制,把这些小摩擦、小矛盾快速解决,在基层实现化解,既能增加基层邻里和睦、社会和谐,也能减少管理成本。
如何建好这个化解机制?萧有茂认为,村集体和党员都应发挥带头作用,鼓励多容忍、多谦让;村集体也应多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及时上门排查、化解。“村里一定程度上就有邻里和谐的基础,所以一些问题往往多聊几句、喝口茶,就能解决。”
张健:
组织和人才建设是支撑
朝阳区金盏乡东窑村党总支书记张健是一位新代表,在过去一年的履职过程中,他参加了很多次调研,走访了和金盏乡一样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乡村,学习发展经验。
今年两会,张健提出了有关农村人才机制建设的建议。“完善农村干部的选、育、管、用以及考核、待遇等,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管理机制,这样才能有利于农村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积累,有利于加强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整体工作的平稳运行、发展,为农村工作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有强有力的带头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人才队伍支撑,乡村振兴才有保障。
张亚利:
挖掘红色资源带动农民致富
北京龙湾巧嫂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亚利,是地地道道的农民,2006年当选区级人大代表,接着又当选了两届市人大代表。今年,她提交的建议是“大力加强红色旅游传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的基础上,由市级部门统筹,研究民居为课堂、民众为讲师、民宿为宿舍的培训教育新途径,探索打造无围墙的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张亚利说,从党员层面来说,要建立的是一个覆盖京津冀地区的示范性党员干部教育基地;从青少年学生层面来说,要建立的是一个深度学习、体验革命历史的红色课堂;从广大农民层面来说,要建立的是一个培育新农人的社会大学;从普通群众层面来说,要建立的是一个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红色人文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