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樊锦诗:朝思暮想恋敦煌

2019-01-11 21:23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中国兰州网1月11日消息 穿上高帮翻毛靴,踩过厚厚沙地,樊锦诗走进危崖上凿出的莫高窟。初见敦煌已有半个多世纪,她守住敦煌白了头。“我白天想敦煌,晚上梦敦煌。80岁了,还能为敦煌做事,无怨无悔!”

樊锦诗:朝思暮想恋敦煌

  青年樊锦诗。(图片来自网络)

樊锦诗:朝思暮想恋敦煌

  1994年3月10日,时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樊锦诗(右二)向青年同志介绍石窟艺术。新华社记者张生贵摄

  樊锦诗祖籍杭州,上海长大。她爱逛博物馆,高考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1963年,樊锦诗大学毕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是那个时代青年的志向,樊锦诗也如此。“敦煌石窟需要我,我就到敦煌工作”,25岁的她来到大漠戈壁中的莫高窟。

  风沙漫天,住土屋、喝咸水、点油灯……“条件很苦,但我没想离开。”樊锦诗说,打动她的是延续千年、魅力独特的莫高窟,更是坚守敦煌文物事业的众多前辈。

樊锦诗:朝思暮想恋敦煌

  2008年7月5日,奥运圣火在甘肃敦煌传递,第一棒火炬手、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手持火炬进行传递。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樊锦诗:朝思暮想恋敦煌

  2008年7月22日,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右)在2008年敦煌艺术大展上向来宾介绍。新华社发

  樊锦诗常言,人在时代中。她说:“改革开放带来开放头脑和国际视野,我们开始大踏步向前走。”

  她难忘敦煌莫高窟“申遗”。对照世界公约和国际宪章,才知道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理念,“莫高窟是人类的无价之宝,我心想一定要保护好。万一有闪失,我就是罪人。”

  1998年起,她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17年。她说,不是做官,而是担当、责任和使命,要有“问题意识”。

  她推动制定的《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让莫高窟有了专项法规这一“护身符”;她继承前辈的“爱才如命”,并以广泛的国际合作引进理念技术、培养人才;她倡导科学保护、探索数字化,如今先进的保护技术不仅延缓了千年洞窟的衰老,更让它以数字的方式“容颜永驻”……

樊锦诗:朝思暮想恋敦煌

  2019年1月10日,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修改稿件。敦煌研究院供图

樊锦诗:朝思暮想恋敦煌

  曾为敦煌莫高窟奉献青春的前辈。名单由樊锦诗提供

  2010年,莫高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第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莫高窟的管理与旅游开放创新模式作为典型案例向世界推广,称其是“极具意义的典范”。

  “苦都让老先生们吃了,可表彰全给了我。”樊锦诗不忘前辈筚路蓝缕的创业路。

  半个多世纪,樊锦诗与莫高窟相依相守。她把全部情感凝结成对莫高窟的一个“爱”字:“和谈恋爱一样,既然爱她,就要想尽办法去爱!”(记者 张玉洁)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