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讓孩子們在光影中感知世界感知美

2019-01-09 17:56 来源:互联网综合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影視教育列入學校教學計劃

看電影的時光,總是很快。

《天書奇譚》《寶蓮燈》《特雷比西亞的橋》《怦然心動》《夏洛的網》……趙彤,一位10歲孩子的媽媽,陪著孩子看了一部又一部電影,仿佛撿起了逝去的童年。這樣的時光中沒有圍繞學習的爭吵,母子二人一起哭哭笑笑沉浸其中。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網絡無疑是青少年最親近的伙伴,也帶給他們另一個多彩的視聽世界。但作為孩子的母親,趙彤不確定過於龐雜的網絡視聽刺激能否為孩子建立起健康的審美判斷。

作為老師也有憂慮:當孩子們在網上漫步光影之旅,是否有足夠數量的優秀影片供他們選擇?他們又會以什麼為標准來辨別、發現好作品?這樣一個紛繁的影視世界又會為他們構建起怎樣的世界觀?

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程方平看來,影視對中小學生的影響目前多屬於非正規教育,即碎片化的、隨機的、未經監管和指導的、不系統的、幾乎是放任自流的。

“一些成人化、不健康的內容也很容易進入孩子們的視野。特別是被商業文化裹挾滲透的所謂‘追星文化’,也使許多正面的教育大打折扣。”程方平說,“若能有意識地給予學生相關的知識和指導,就可以使內容極為龐雜的影視信息通過教育的梳理,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產生正面積極影響。”

教育部、中宣部日前發布的《關於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將改變以往影視教育缺乏系統開展的局面。

《指導意見》提出,利用優秀影片開展中小學生影視教育是加強中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時代需要,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是豐富中小學育人手段的重要舉措。

學校教育在影視教育中當有所作為。

“電影是學生和老師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師生對優秀影視作品的渴望和參與積極性是影視教育得以開展的主要動力。”上海浦東新區周浦第二小學校長馮玉龍深有感觸。

感知從欣賞開始。在影視課程中,慢慢學會欣賞、學會探索、學會選擇,繼而從欣賞到參與,學習配音與表演、自己動手寫劇本、拍攝微電影……

光影世界如一道光,點亮了沉悶的課堂,照進孩子們的心靈。

許多學校已經開始了不同程度的探索:電影課程成為素質教育的切入點,成為核心素養理念引導下班級德育管理的“新視界”﹔文學名著與電影相遇,學生們的名著品鑒能力得到提升,名著閱讀興趣也得以培養﹔電影中充滿正能量的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與營造班級文化相結合,既提升了班集體的凝聚力,又集中展現班級文化特質。

在電影藝術中探索育人新路

走進北京前進小學的人都會被“看世界”主題的雕塑吸引。雕塑的主體是一架數碼電影攝像機,攝像機的鏡頭對准的是學生校園活動的主要場所。

前進小學與電影有著天然的親近:毗鄰北影社區和北京電影學院,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家長直接或間接在影視行業工作。

“這個雕塑也是在提醒孩子們,要學會通過鏡頭去看世界,去感知生活中的美。”校長王立平說。

童年由聽覺、嗅覺、視覺主宰。“影像敘事直接以真實或虛擬的人物形象作為敘事主角,直接作用於受眾的感官,讓受眾覺得這些形象就是生活中的伙伴、親人、朋友。”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高德勝解釋,對影像敘事最理想的利用,不是專門影像作品的放映,而是將影像敘事手段與各科教學密切結合起來。以德育課為例,將影像敘事融入課堂教學,可以極大提高教學的生動性、形象性,有時候一個兩分鐘的影像作品,其作用甚至大於一堂課。其他課,包括語文課、歷史課、地理課,甚至是數學課、科學課,影像敘事手段都大有用武之地。

《指導意見》指出,把影視教育作為中小學德育、美育等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學科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與校內外活動統籌考慮。

不少學校正在探索融合之道。讓學生在聽聞見思中,感受電影藝術,加強道德認知﹔在行為禮儀中,領悟電影內涵,加強道德實踐,將電影育人成效浸潤進學生心中。

馮玉龍娓娓道來:語文老師利用動畫電影《花木蘭》中的戰爭場面,讓學生深入體會花木蘭的英勇善戰﹔英語老師會利用許多迪士尼或皮克斯大片中的經典人物,吸引低年齡段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動畫電影片段進行改編、配音、再創作出情景化的英語多媒體課件,營造了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

王立平興致勃勃地講起“絲路傳說”研學活動。活動中,學生們用眼睛去發現自然和人文的美,用心去學習和體會絲路的美景、歷史、地理以及中華文化的精髓,分成小組拍攝“一帶一路”主題微電影,表達他們對“一帶一路”的認識。

在上海浦東新區,影視教育作為中小學德育、美育等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每學年教育教學計劃,各中小學結合校情和學生情況,在基礎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類課程中探索將影視教育有機融入常規教育教學。

影視師資隊伍不夠強健成為短板。“教師們的影視專業知識相對薄弱,缺少有經驗的老師帶教。要進一步提高影視教育的水平和質量,需要引進專業資源的支撐。”馮玉龍建議。

“長遠之計在於通過教師培養和培訓,提高教師的媒介素養,使廣大教師能夠熟練地將影像敘事熟練運用於課堂教學之中。當然,政府、社會、學校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已有的影像敘事作品資源,精選各種形式的影像敘事作品,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播映,自有其教育意義。”高德勝表示。

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

多年之后,人們還會提起《一座樓的背影》。

“上二樓右轉12步,就是我們原來的教室,在逸夫樓。”當年,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逸夫樓拆了,一部短片誕生了。

短片在某國際影展開幕式放映,后來又得了獎。短片的導演欒思飛、攝影孟繁朝當時都是高三年級的學生,那是他們的青春記憶。

“他們有的已經成為職業電影人,有的雖然沒有從事影視工作,但他們學會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感受日常的平凡。”人大附中教師劉煒說。

就在不久前,劉煒剛被學生拉去客串了一個角色,“這是一部不同於以往傳統拍攝方式的小短片”。

高三學生毛沐汐就是劉煒老師參與客串的《一個小故事2》的總導演。喜歡動漫、計算機的他將兩者結合,和同學們做成了這個片子,而這個夢想就是在初中播下的。

自2005年舉辦“第一屆人大附中學生電影節”——一個由高中生自行拍攝、自行組織的學生電影節。此后,電影節就成為學生最喜歡的校園活動之一:嘗試著拍電影,用鏡頭展現人生思考,留下校園裡的光影記憶。

影像與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相融合,更深度地融入學子們的生活,他們也有可能成為影視新產品的創造者。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