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郭媛丹】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两位获奖者分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两位院士一民一军,但两人的研究成果却皆对国防科技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延伸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其它领域,是“强军兴国”的典型代表。
1999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设立,每年评审一次,授予者都是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科学工作者,每年获奖者不超过2名。除了2004年度、2015年度出现空缺,迄今共有31位科学家获此奖项。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钱七虎
《环球时报》记者统计发现,31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四位是军人。这四位包括2018年度获奖者钱七虎、2013年度获奖者程开甲、2004年度获奖者吴孟超和2003年度获奖者王永志。
钱七虎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建立了中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以及新型钻地弹侵彻爆炸等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完成了中国防护工程领域的时代跨越。
程开甲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先后参与和主持了首次原子弹、氢弹试验等多次核试验,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
吴孟超历任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等职,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其创造了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
王永志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他参与了中国第一代、第二代战略火箭的研制工作,主持完成了长征二号E大推力捆绑火箭研制任务等等。
除了这四位身着戎装的军人,31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有8位虽然没有身穿军装,但为“强军兴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
2018年度获奖者刘永坦是著名的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奠基人,对海远程探测技术跨越发展的引领者。2011年成功研制出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被誉为“火药王”,是中国火炸药领域军民融合道路的开拓者。王泽山60年专注于火炸药研究,书写了我国火炸药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的传奇。
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是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于敏是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唯一的获得者。于敏是中国”氢弹之父“,隐姓埋名28年,为国家铸核盾卫和平。
2013年度的获奖者张存浩是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开拓者和奠基人。“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上世纪60年代,中国急需独立自主发展国防技术,张存浩迅速转向火箭推进剂和燃速理论研究。
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得者都不是军人,但他们的研究成果都应用于中国的强军发展。
作为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郑哲敏提出流体弹塑性体力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核爆炸、空间反导等重要军事应用。此外,基于流体弹塑性理论,郑哲敏还开辟了爆炸加工、瓦斯突出等关键技术领域,解决了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核心难题。
另一位获奖者王小谟被称为“中国预警机之父”,从事雷达研制工作50余年,主持研制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引领中国预警机事业实现跨越式、系列化发展,并迈向国际先进水平。
2010年度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之一,“高温合金之父”师昌绪的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国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由锻造到铸造,由实心到空心迈上两个新台阶,该成果已大量应用于中国战机发动机。
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有“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孙家栋亲历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等卫星的总设计师,是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这些中国科技界的“最强大脑”用自己的成果为强军目标注入了动力,同时也说明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科技兴军,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科研技术除了在军事领域,也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其它领域。比如,钱七虎的研究成果除了为军事防护工程做出贡献,同时也适用于经济发展,比如用于南京长江隧道的修建中,钱七虎还为港珠澳大桥、南水北调工程等大型工程建设提出决策建议。刘永坦的新体制雷达不仅在远距离的海洋预警方面是重大突破,同时对渔业、沿海石油开发、海洋气候预报、海岸经济区发展等都有着重要作用。郑哲敏基于流体弹塑性理论,还开辟了爆炸加工、瓦斯突出等关键技术领域,解决了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核心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