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一名19岁女大学生在一场隆鼻手术中疑因麻醉并发症因抢救无效去世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一直以来颇受社会关注的医美安全性问题,再次引发热议。
从2010年“超女”王贝因整容手术死亡,到前几日的贵州女生小夏的事件,医美行业在国内市场虽然扩张迅速,但因“整形致死”“整形毁容”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案件屡见不鲜。
行业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医美市场增速为40%,超过巴西正式成为全球医美第二大国。“我的鼻子是假的,我的眼睛是假的,但我的美丽是真的。”即使人们对“网红脸”褒贬不一,也不可否认,“美丽经济”逐渐成为了消费热点。随着行业高速发展,医疗美容机构存在集中度低、竞争较为激烈、行业发展不成熟等问题,而这些“成长的烦恼”下暗藏的“地雷”正在被逐一引爆。
数千亿市场蛋糕的诱惑
目前我国医疗美容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上游主要是医疗美容试剂及设备生产商,下游主要是医疗美容机构。此外还有一些服务提供商,如广告宣传、医美APP和医美保险等。
目前,由于上游医美原料普遍具有较长的研发周期和认证周期,技术壁垒和市场准入壁垒较高,加之外部严格的监管环境,导致上游原料进入门槛高。而对于下游美容机构来说,由于集中度低,公立、私立、地下美容机构共存等原因,行业发展尚不成熟,仍然处于整合阶段。
目前国内市场氛围和消费趋向,催生了医美行业的繁荣。华泰证券研报指出,中国医美市场的存量需求正在快速崛起,2015至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将在12.3%至39.1%。
未来医美行业究竟有多大容量?据ISAPS(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预测,至2020年我国医美市场有望达到3150亿元,2015~2017年的年复合增速高达42.23%,预计2018~2020年的年复合增速达29.35%。
而在新氧平台发布的《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中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医美市场规模1760亿元,年增速达40%;全产业链市场份额8000亿元;同时在每100位中国医美消费者中,有53位为90后,可见90后正在成为医美消费的主力军。“而随着消费观更加前卫的95后、00后大军崛起,医美产业前景不可限量。”该白皮书认为。
不论未来前景如何,嗅觉敏锐的民营医美机构早早就开始争相扩充网点,抢占市场份额。目前在国内医疗美容医院市场上,正规医疗美容终端主要分为公立医院整形外科和民营美容医院两大阵营,同时还包括一些小诊所和美容院等非正规医美机构。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目前全国在卫生部门注册的医疗美容机构超过1万家,其中公立整形医院和公立医院整形科占比约11%。
快速扩张中暗藏风险
目前,由于民营医美机构数量众多,竞争激烈,同时因缺乏公立医院的三甲等权威评级,快速扩充门店数量的同时,运用广告营销成为了民营医美机构获取有效客户的常见手段。
例如贵州19岁女大学生整容致死事件的涉事医院贵州利美康外科医院,其隶属于新三板公司利美康(832533,OC)。利美康在财报中披露,目前公司已在贵州省内外扩张近20间门店,在深圳、遵义等地开设9个分院。利美康曾提出,计划在2023年实现300家连锁店的扩张目标。
记者梳理利美康公告发现,利美康在对整形医院数量扩充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来自于对美容门诊机构进行收购及改建。
利美康2016年相继公告了对北京市岩之畔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51%的股权收购、对深圳西一诺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51%的股权收购、对成都武侯爵丽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60%的股权收购,以及对贵州省凯里雅典娜医疗美容有限公司65%的股权收购的信息。而上述门诊机构也在被利美康进行相应改建后以“利美康医院”的身份投入使用。
在此过程中利美康对子公司的管控能力也让人生疑,例如2017年9月北京利美康岩之畔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因“医疗机构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被北京卫计委处罚。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发现,该公司即为利美康于2016年收购的北京市岩之畔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
为了追求门店数量增长而采用收购美容门诊机构或授权管理的方式扩大网络布局的情况在民营医美机构并不少见。如国内第二大私立医美公司艺星医美也在通过授权管理方式扩大旗下医美机构网络布局。据其招股书,目前除了15家自主医疗机构外,还分别于2017年及2018年开始向宁波艺星、南京艺星及嘉兴艺星提供医疗美容机构管理咨询服务。而宁波艺星和南京艺星在2018年因广告违法行为先后受到相关部门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