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國道,從雲南德宏通往上海。在抗日戰爭時期,它有另外一個響當當的名字——滇緬公路。被譽為“中國緝毒第一站”的木康邊境檢查站便駐守在這條咽喉要道上。緊鄰“金三角”,官兵們在這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山埡口,日夜檢查過往車輛人員,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成為令犯罪分子“妄想碎於此”的雲嶺雄關。
我與木康結緣是在2008年,那一年,剛從警校畢業的我光榮地成為一名武警。記得第一次到木康站學習時,就被木康的故事深深震撼。“緝毒勇士”查映鵬身中7刀仍死死抱住毒販,女兵朱志萍面對毒販的槍口毫不畏懼,“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鄧學海創造了單次查獲毒品265公斤的驚人紀錄……第一次與英雄朝夕相處,他們成為我心中的“明星”。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木康官兵讓我真正懂得了這句話的內涵。前幾年,我時常到木康蹲點採訪,深切感受到英雄的質朴和可愛,勇敢和堅強。印象最深的是戰友鄭兆瑞,一組數據記錄著這位“緝毒兵王”的不凡經歷:堅守同一崗位15年,帶領班組查獲毒品案件850余起,榮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親手總結的10多本查緝日記成了官兵熱捧的“緝毒寶典”。為了工作,他將婚期一直拖到去年。為了支持自己,愛人遠離家鄉,來到德宏工作。這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將在木康續寫輝煌。
一條路,一個站,一代代官兵,一刻不停的堅守,這是木康官兵與320國道的故事。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木康站建站40周年。面對不斷變化的工作任務和時刻更新的犯罪手段, “我們多查一克毒,內地少受一分害”的使命未曾改變。木康站的榮譽室猶如一個“緝毒博物館”,這裡展示著官兵們識破的400余種藏毒手段,探索出的“望聞問切”“三定三不定”等多種查緝技戰法,成為全國熱門教科書的《新編毒品查緝教程》,木康也因此成為一座攻不破的堡壘。四十年傳承接力,四十載初心不改,一代又一代官兵緊跟改革開放的腳步奮力前行,他們注定成為時代的鮮明印記。
面對機構改革的大考,我和木康的戰友們脫下“橄欖綠”軍裝,換上“藏青藍”警服。但改變的是顏色,不變的是責任。“緝毒戰場當先鋒、執法為民當模范、基層建設當標兵”的木康精神,將始終激勵著我,為祖國守好邊、站好崗。無論何時何地,我們依然是沖鋒在前的戰士,時刻准備扛起旗幟再出發。
(作者為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邊境管理支隊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