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应酬,来份熬夜险强身护体。”最近,有保险公司推出的“熬夜险”走红网络。但该保险到底是辛苦工作的“护身符”还是营销炒作手段?随着争议发酵,上线半月左右的熬夜险悄然下架。其实,从熬夜险到之前的雾霾险、恋爱险、贴条险……“奇葩险”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花样翻新,但昙花一现的吸睛效应,明显多于消费者能获得的实质性保障。
熬夜险实为包装后的意外险
这款“熬夜险”的广告词颇为诱人,价格“不到一包零食钱”“奋斗路上给您最贴心的守护”;还列举了意外发生的几个场景,如出差遇到交通意外、熬夜加班猝死、怕迟到下楼踩空、应酬意外,甚至还有网购血拼猝死等。
具体来看,这款保险价格为27.5元起,投保年龄为18至60周岁,保险期限1年,保险责任包含猝死疾病保障20万元,意外伤害身故和残疾保额20万元,救护车车费保险金500元。
“近来金融行业猝死事件频发啊,这个很有必要。”该产品一出很快就得到金融、IT等人群的关注,上线短短几天就有上万人购买。不过也有消费者表示:“买了就能放心熬夜了?保持健康作息最重要!”
记者仔细查看该产品的保险条款发现,其实“熬夜险”实际就是猝死疾病保险和个人意外伤害保险的结合,条款都是标准的猝死情况寿险和意外险的条款,但冠上“熬夜”的名字后,立马让消费者觉得很特别,价格也比普通的意外险便宜一些。
“这款产品保险责任并无熬夜之说,以‘熬夜险’为名称需要商榷,应当是个推销的噱头。”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原院长、教授郝演苏说。记者发现,目前该产品已经从APP上下架。
保障有限网红产品成“鸡肋”
普通的保险,起个花式名字,再放到互联网平台上售卖,很可能就成为一款网红产品。
去年,支付宝上卖过一款“奋斗无忧保”,也是保障猝死和意外身故,上线后快速成为支付宝上的明星产品。
其实,市面上类似保险产品不在少数。比如,支付宝上在售的“百万综合意外险”“上班交通意外险”;微信微保上也有类似的意外险,主打“家庭支柱抗风险必备”;人保也推出了“白领意外险”等,都有相似的保障内容,价格也都是几十元。
记者注意到,“熬夜险”将猝死发病到死亡的时间由世卫组织定义的6小时延长至24小时,但值得注意的是,猝死责任免除中写明,“既往症及保险单中特别约定的除外疾病”;被保险人醉酒也不给付保险金。同时,购买者的职业包含金融、IT等,但交警、消防人员、道路清理工、电缆电线工人等,均不在保险责任范围内。
业内人士表示,市面上大多数意外险是不覆盖猝死责任的,所以,如果消费者已经购买了意外险,可以购买类似产品作为补充;但如果只靠“熬夜险”“奋斗险”抵抗意外损害,是远远不够的。而如果想要一份猝死保障的话,还是挑选一款寿险比较稳妥,无论由疾病还是意外原因导致的身故,都能拿到赔款。
奇葩营销壮大互联网保险
近两年,时不时就会冒出来一些“奇葩险”赚人眼球。比如雾霾险,保费78元至138元,雾霾指标监控值大于300,就赔付给消费者200元或300元污染补贴;中秋赏月险,因为天气原因看不到月亮能获得赔偿;甚至出现了针对某一特定明星的恋爱险,流量明星公布恋情后,保险以在一定期限内当事人是否分手为赔付条件……
看似新鲜,但有些产品已经与保险本质相悖,不是保险产品,更像是博彩。如某财经网曾经发布一款股票“跌停险”:有A股账户且年龄满18周岁的人士就可购买,单只股票最低投保金额为100元,投保期内,投保人的股票如发生跌停,最高可获得1万元的赔付。这款产品很快被监管部门点名,监管部门明确表示,保险的核心功能是保障,而跌停险类似对赌游戏,利用“跌停险”对股价波动进行保障可能进一步放大金融风险。
尽管各种奇葩保险出来后很快被叫停,却也为平台赚取了大批流量,无疑是低成本获客的“神器”。数据显示,2011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仅仅32亿元,2016年达到2299亿元,相当于5年增长了约70倍。
“有保险机构为片面追求关注度和销售量,推出吸睛产品,存在宣传内容不规范、网页所载格式条款的内容不一致,或显示不全、未明确说明免责条款等问题,涉嫌误导消费者。”原保监会曾在今年发布风险提示,提醒购买互联网保险的消费者要主动点击网页上的保险条款链接,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和投保须知等,结合条款内容决定是否购买相关保险产品,不要轻易被宣传噱头误导。此外,银保监会近日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草稿)》,公开征询意见,新的互联网保险监管政策已呼之欲出,这将促进互联网保险创新走向规范化。
(责编:李栋、朱一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