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股市震荡影响,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的清盘、转型情况加剧。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来共有581只基金清盘(子份额分开计算)。
清盘混基占多数
“清盘线”拦下了不少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11月28日,华安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的一只指数型基金拟转型为混合型基金,该基金在三季度末的规模为1700万元。同日,博时基金旗下的一只18个月定开债基拟终止运行,截至11月23日,该基金的规模仅1200万元。
Wind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7年,基金(子份额分开计算)清盘的总数为247只。而今年以来,截至11月30日,就有581只基金清盘,是去年全年清盘数量(150只)的近4倍。
从单月来看,下半年以来清盘情况加剧。今年以来,单月清盘数量最少的为2月,有14只;而6月、7月、8月的清盘基金数量均超过70只。
从类型上看,混基占多数。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清盘的混合型基金有323只,占今年清盘总数的比例约为56%;而债基次之,共有184只,占比约32%;股基仅有47只。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股市震荡情况下,债基收益表现亮眼。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年内债基平均收益为3.45%,略高于货基3.28%的平均收益率。另一方面,混基体量较大。目前市场上,混基共有3073只,而股基共1102只。
混基占比较多的情况还将延续。《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1月30日,当月已有20只基金发布拟终止运行公告,其中14只为混合型基金,如国泰鸿益混基等,而债券型基金有3只。
对于引发清盘潮的原因,证券市场专业人士王斌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清盘的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低迷、持续下跌,使投资者有赎回的想法和操作,最终造成规模大幅度萎缩。”
此外,王斌伟还表示:“还有一种可能性是,目前的市场环境已经不适合打新、定增等策略了,基金公司也会选择主动清盘此类基金。由于此类基金一般都是以混合型基金的形式募集的,故混合型基金清盘的数量多就可以理解了。”
转型求发展
转型也是适应市场风格变换的一种体现。记者统计发现,11月以来(截至11月30日),有13只基金发布了拟转型公告,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受监管影响,如分级基金、保本基金。由于资管新规提出的去杠杆要求,市场上的分级基金已提交了转型或清盘方案,过渡期至2020年底。同样,保本基金也按规定转型。如易方达保本一号混基于11月29日发布提示性公告称,拟转型为易方达丰华债基。
另一种是转换类型以实现生存,或谋求更好发展。在权益产品一片惨淡、债基等类型基金较受追捧的情况下,不少混基转型为债基、指数型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迷你基”也可通过转型以避免清盘。11月23日,德邦基金发布公告称,拟修改德邦福鑫混基的基金合同,在之前的触及清盘线后直接进入终止程序一项中,增加了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等解决方案。
但也有基金公司的操作恰恰相反。11月20日,招商招景纯债发布修改合同公告称,将触及清盘线后提出解决方案一项,改为基金管理人应当终止基金合同,对该基金进行变现及清算程序,且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对此,王斌伟向本报记者表示:“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迷你基金一般规模很小,即使清盘,对基金公司的影响也不大,这也是今年清盘基金的数量创新高的原因之一。”
(责编:李栋、朱一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