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建设不仅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资本市场实施增量改革、实现一系列制度性突破的重要历史性机遇。建设科创板,应当紧紧围绕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等理念,提升市场包容性和对创新的支持,在上市、发行、交易等一系列制度上深化改革,进而推动整个资本市场的全局性革命性变化。
自今年11月5日我国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消息发布以来,科创板的进展引发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近一段时间来,从各方面的表态来看,上海市和整个证监会系统高度关注,相关工作也正在快速推进中。
笔者认为,一方面,一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存在不足。从企业发行上市的条件来看,尽管经过多次改革,但无论是主板、中小板还是创业板,对拟上市企业均有明确的盈利要求,适应一些传统企业的发展轨迹,但和一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企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并不适应。同时,企业在境内上市的过程也较为漫长,成本高昂,对于一些快速发展的初创型企业而言,往往容易错失发展机遇,这也是近年来大量互联网企业在海外集中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在一些关键制度改革上,中国资本市场进展缓慢。今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将证监会实行注册制授权期限延长到2020年2月29日。一直以来,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从历史过程来看,在企业发行上市的过程中,特别是涉及发行定价的市场化和发行节奏的市场化的问题上,改革始终走走停停,甚至有时候受到市场剧烈波动的影响还会走回头路,改革进展一直不能让人满意。这一情况表明当前A股市场在这些重大制度的改革上有历史包袱,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所以应当考虑通过增量改革的方式,有效降低与现行发行制度的冲突,进而推动全局的改革。
同样,除了发行制度之外,在市场交易的一系列制度层面,诸如要不要实行“T+0”、要不要取消市场的涨跌停板限制等一些问题上,也一直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从当前市场发展的状况来看,部分现有的制度并不完全适应形势的要求,但这些基础制度的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比较容易引发投资者预期的混乱和市场的波动。而科创板正是白纸一张,通过试点的方式在小范围内研究实施改革,也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
笔者认为,建设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应当紧紧围绕“创新”这一特色,突出资本市场对于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支持,在发行制度、交易制度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和试验,并通过这种增量改革、渐进改革的方式,进而推动整个资本市场的全局性历史性革命。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对于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做出的历史回应。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就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和改革而言,最终必须要回到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创新驱动战略、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一系列要求上来。当前现存的资本市场各项体制机制,距实现这一宗旨还有距离,建设科创板并进行各项制度的改革,正是资本市场回应这一历史要求的重要举措。
(责编:李栋、朱一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