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方微博:
| 金融之星 > 滚动 > - 正文

对标世界级城市群 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2018-11-08 14:35 来源:网络整理
金融之星 更多文章>>

  对标世界级城市群 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 成长春 叶 磊

  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由此迎来历史性机遇。在此背景下,对标世界级城市群,更好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加速 与世界级城市群差距日渐缩小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主要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或更多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有5个,分别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群。经过多年快速发展,长三角城市群在以下四个方面与世界级城市群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一体化的空间结构,是加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NOAA发布的2008年至2017年长三角灯光亮度图显示,长三角城市群“一核五圈四带”的空间结构日益清晰。过去,长三角地区夜间灯光以点状分布为主,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周边形成较亮光点,其他中小城市则稀疏点缀其间。目前,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组成的“Z”字形轮廓愈发清晰,除新规划进入的合肥城市圈,其他城市圈均已由点串联成面,一个超大规模的城市群逐步显现。

  一体化的联动发展体系,是推动城市群协同、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城市群内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各城市间的联系日益频繁,并在更多领域显现。有非春运期间人口迁徙数据表明,沪、宁、杭、合等区域内核心城市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长三角内其他的中小城市,同时上海的人口也大量向周边城镇流动,间接表明这一地区各城市间的互动合作非常频繁。此外,各省市间的文化交流、医疗合作、生态环境共抓共治等多领域的合作成果也不断涌现。

  一体化的城市职能分工体系,是实现城市群融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已进入了差异化竞争的崭新阶段,各城市的产业特色十分明显,部分城市的产业实力较为雄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比如,上海以金融、批发和零售、汽车制造等产业为主;南京以文化、旅游、节能环保等产业为主;杭州以电子商务、文创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合肥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和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主。

  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城市群充分、平衡发展的主要手段。随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的城镇居民生活方式日益智能化与现代化,绿色低碳的能源、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智慧化程度快速提高,不断满足城镇居民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化服务也应运而生,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找准短板 发展的痛点难点值得关注

  长三角城市群肩负着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重任,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由于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在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城市体系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与其对标比较,更有利于找出具体差距。总体来看,尽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长三角城市群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在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区域差异调控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

  产业同构现象依然存在。城市间有效的功能分工是城市群效益最大化的决定性因素,但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较之全球知名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虽有类似的金字塔结构,但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负面效应影响了发展要素的合理流动,制约了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区域创新能力仍需提升。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在高端制造业、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和高端金融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区域内促进创新的倡导性政策多、操作性政策少,财政投入单一政策多、社会资源协同政策少,全社会的创新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传统的要素驱动观念和机制还未实现根本性扭转,创新价值和人员价值难以通过要素价格充分体现。

  城市间发展水平差异依然显著。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中处于不同产业层级的城市都能充分利用其自身特点并发挥其优势,与其他城市形成合作和互补的发展模式,这也间接保证了城市群的均衡发展。相比之下,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间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2017年,上海市的GDP高达30114亿元,而处于末位的池州仅有654亿元;上海都市圈的人均GDP在10万元左右,而新进入城市群的安徽部分城市仅为6万元左右;再看进出口总额方面,江浙沪皖占长三角城市群的比重分别为38.5%、24.4%、34.1%和3%。

  多措并举 更好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一是深化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认识。强化率先发展意识,明确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具体目标举措,有关部门和地区应担起责任,积极作为;强化一体化意识,深刻把握“上海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的基本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工作推进;强化协同发展意识,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出发,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强化错位发展,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同发展格局。

  二是协同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以“一带两廊两屏障”建设为重要契机,进一步扩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纠纷处置与应急联动的区域范围,完善各城市生态环境污染防治联动机制,共享流域大气、水环境和污染源监测数据,加强污染治理联合执法等。以完善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为重要抓手,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机制,探索建立独立公正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与补偿制度。

必达财经

热点推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金融之星立场无关。金融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金融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