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上演“头脑风暴”
没有明火,但推开玻璃门扑面而来一股“烟火气”的,必然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各种烹饪表演、试吃,人气爆棚。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有一群专业的“猎头”,他们在各个展台伺机而动,挑选他们眼中的“尖货”。
“这个产品在中国市场有卖吗?”“你们产品的定位,目标人群是谁?”昨日下午,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高级商务拓展经理陈骏马和他的搭档,胸前挂着“交易团”牌子,流连在一些并不起眼的小展台,以简单犀利的开场白,逐一询问参展商。和参展商一番交流后,陈骏马会拿上商品宣传册和对方的名片。如果可以试吃的,他还要尝一尝。
陈骏马询问参展商关于产品的信息 新民晚报记者 裘颖琼 摄
“国内市场上已经能买到很多进口商品,但从品类上来说,还只能算是九牛一毛。”陈骏马告诉记者,相比一些参展的大展商已经有了代理商或者国内的销售渠道,这些小展台的一些商品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他们非常渴望在进口博览会上找到经销商。“我们想要挑选一些能打动中国消费者的东西,帮助他们进入中国市场。”
在陈骏马看来,能打动中国消费者的东西,不仅仅要有好的品质,而且要注重包装,更要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作为专业买手,他们要考虑和权衡的比普通人更多:这家的东西不错,但如果进入中国市场,产品的生产规模是否跟得上需求量?这家的产品品类是否丰富,如果太单一,是否不容易被消费者记住,而且沟通成本太大?
从早上9点多开始,陈骏马就和许多同事一起在各个场馆内奔波,收集一些有合作意向的商品宣传册和联络方式,希望可以从进口博览会上带回一些好东西。“中国消费者对吃很看重,所以食品和农产品是我们搜罗的重中之重。”今天的收获如何?陈骏马说,很多产品都不错,但如何帮助他们进入中国,还要进一步接洽。
除了陈骏马和他的搭档,记者还遇到了两个在上海做进口贸易的采购商。他们逛累了,就席地而坐在展区的边角位置,在短暂休憩的同时,还不忘把自己签订的“采购意向协议”拿出来和对方交流讨论。“这家公司的产品,你觉得怎么样?”“你待会儿还要去逛哪里?”记者询问得知,仅一上午,他们就和几家特色水果和母婴类商品签订了采购意向协议,不过具体是哪家公司,他们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
位于7.2、8.2场馆的食品及农产品展区,铺的是绿色地毯,如同一片“绿茵场”。下午6点多,当记者离馆时,仍能看到这片“绿茵场”上,许多挂着“交易团”牌子的人员三五成团,或站或坐,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头脑风暴”。
新民晚报记者 裘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