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七区定位生态涵养 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
七区定位生态涵养 21项指标考核
生态空间只增不减 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
昨天,北京出台《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五大方面16项政策措施,明确生态涵养区范围涉及北京7个区,并提出21项考评指标。该《意见》将由2019年实施至2022年。
生态空间只增不减 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
《意见》提出,北京市生态涵养区范围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昌平区和房山区的山区部分,土地面积11259.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68%;2017年常住人口266.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2.3%。
“本市生态涵养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城市的‘大氧吧’和‘后花园’,在北京城市空间布局中处于压轴的位置,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要”,《意见》首先明确了本市七大生态涵养区地位。
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绿水青山,作为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以及保障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针对七大生态涵养区的保护与发展,《意见》突出功能导向,抑制不顾条件的盲目发展冲动,确保区域生态空间只增不减、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
严格按照“两线三区”进行规划建设管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房地产开发建设,严格控制建设规模,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意见》用五个“严”,体现未来北京对生态空间的严格要求。
设立21项考评指标 明确六大方面要求
《意见》提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减量发展、就业增收、城市服务、创新开放等六大方面21个考评指标。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其中体现生态环保、资源能源节约的指标高达14个,占总指标数的67%。据悉,2014年—2017年,每年这些方面的指标占比仅占35%左右。
《意见》明确,全面推进各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继续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到2020年建设和恢复湿地3万亩以上。
按照总体要求,未来三年,将重点统筹实施“两山三库五河”的生态保护。“两山”即北部燕山、西部西山,“三库”即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五河”即东部泃河、北部潮白河、中部北运河、西部永定河、西南部拒马河;此外,还将系统推进“一城两带多园”绿色发展。“一城”即怀柔科学城,“两带”即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多园”即中关村科技园区生态涵养区各区分园、雁栖湖国际会都、2019年北京世园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等功能园区和绿色产业园区。
每年各区教育新增1个亿投入
生态涵养区都将配置三级医院
为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力度,《意见》规定,交通方面,加快推进市郊铁路网、浅山区公路环线规划建设,加强生态涵养区各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加快完善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路网,进一步提高生态涵养区与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的通达效率。
文化项目上,推动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挖掘文化资源价值,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全面提升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水平。城市公共空间风貌设计上,加大文化休闲设施、街道人性化设施等配置力度,率先在怀柔科学城、2019年北京世园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功能园区构建智慧管理系统。
教育领域,在现行市对区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基础上,每年再新增安排生态涵养区每个区1亿元;对生态涵养区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生均日常定额部分)给予100%补助。同时,支持生态涵养区各区通过共建、托管等方式,加强与中心城区优质学校合作。
医疗领域,将结合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通过新建、改扩建或支持现有医疗机构提升能力水平,每个生态涵养区将有1所三级医院。 文/本报记者 林艳
对话
实现绿色GDP需发展哪些产业?
对话人: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
北青报:我们注意到,这次《意见》中提生态涵养区,去掉了“发展”二字,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市发改委:生态涵养区定位叙述去掉了“发展”二字,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不考核GDP,不是不要GDP,而是要绿色GDP,要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围绕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生态涵养区将进一步来承接和补充绿色发展的功能和产业,来提高发展质量。
北青报:什么是绿色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是符合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的绿色产业?
市发改委:宜居宜业宜游,是实现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如门头沟区要挖掘整合历史村落资源,提升京西古道品牌,推动文化旅游康养和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平谷区,要以筹办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为契机,推动特色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怀柔区要以怀柔科学城、雁栖湖国际会都建设为契机,推动绿色创新引领的高端科技文化发展;密云区要把保水作为首要责任,协同做好怀柔科学城建设,推动特色农业与旅游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延庆区,则要抓住筹办2019年北京世园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历史机遇,推动冰雪运动和园艺产业发展;房山区(山区),要统筹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资源,推动国际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昌平区(山区),要统筹历史文化和生态农业资源,推动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产业发展。
北青报:这七个生态涵养区要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市发改委:将通过功能引领、减量发展、共享发展,来实现生态涵养区的高质量发展。减量发展方面,要通过持续实施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加快一般制造业、低小散乱企业等退出,在建设用地和开发强度减量约束下,生态涵养区将腾笼换鸟,实现更加节约集约高效高质量的发展;共享发展方面,此次发布的《意见》实际也是一个民生大礼包,一批生态(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交通(市郊铁路、浅山公路环线)、学校(每个区有高等学校)、医院(每个区有1所三级医院)、文化(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等项目,将在生态涵养区实施和布局。文/本报记者 林艳
(责编:杨曦、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