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年仅25岁的英国人Nick Leeson(尼克-利森)在巴林银行新加坡谋得衍生品交易员的工作,巴林银行是英国拥有300年历史的著名银行,而其后的短短三年的时间,利森却酿造了巴林银行亏损12亿美元进而直接让这家百年银行破产的惨案。
根据公开案件资料,1995年,尼克-利森被法院判定犯伪造文书罪和欺诈罪行,并在新加坡樟宜监狱服刑六年半。
回顾历史,的确有其他交易员闯的祸要更大,甚至造成的亏损也更多。但利森的欺诈行为使得他成为在股市过度贪婪的“代言人”,甚至是成为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流氓交易员。
而巴林银行堪称全球最受尊敬、最严谨、最老派的银行之一,在这个事件中也暴露了其自身存在的缺陷。不难看出巴林银行的内部监管非常糟糕,其最大的错误在于既允许利森进行交易又让他在后台进行交易结算,这就让他可以操纵交易账户并且掩盖巨额亏损。
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名专业的交易员,利森所犯的亏损错误同其他导致个人投资者亏钱的错误是完全一样的,错误根源就在于他把摊子铺得过大。
因此,我们再来盘点一下利森事件给人们带来的五大教训
一、别将牛市和脑子好使混为一谈
尼克-利森起初是一位成功的交易员,有报道称他为巴林银行1992年全年盈利贡献了10%的份额,这对于个人来说的确是一项巨大的成就。
根据案件记录,巴林银行也给予了年轻的尼克-利森大量自由的空间以进行复杂的衍生品交易。尼克-利森和他的手下被自己令人叫绝的成功而冲昏头脑,他甚至相信自己是一个不凡的天才。但事实证明,他所取得的成绩只不过出于好运气。
高超的投资技术同偶尔的好运之间常常很难分辨清楚,正如老话说得好:“别将牛市和脑子好混为一谈。”
二、避免加倍下注的陷阱
加倍下注的策略对于赌徒来说或许很有吸引力,当你遭遇亏损时就加倍下注以期拿回亏损的那部分。
在早期交易生涯中,尼克-利森所取得的大量成功都出自亏损之后的加倍下注。一个交易员如果总是在亏损时加倍下注或许确实能挣到钱,这样会让他看上去很智慧,但一切全都基于他的个人运气。
一旦好运用完,连续的亏损将使得交易员下更大的赌注。在真实的赌局中,当赌客下注过大时赌场就会关闭赌局。正常来说,在交易员所做出的决定危害公司利益之前,经纪公司会要求其停止任何账户交易或是卖掉账户中的股票。
但是在尼克利森事件中,他可能掩盖了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而对此巴林银行则是完全被蒙在鼓里。
三、及时止损,不要越陷越深
到1994年底,利森造成的亏损已攀升至3.52亿美元。这是一大笔钱,但如果利森就此打住,巴林银行本可以将这笔巨额亏损吸收或化解。但利森一心只想挽回损失。
利森的末日开始于1995年1月,当时他在日经股指期货上押下了巨额多头。突然,一个经典的“黑天鹅时刻”发生了,日本神户地震一夜之间发生,日经指数暴跌。结果,利森造成的损失超过了巴林银行的全部价值。
据调查显示,利森当时在日经指数期货上押注的资金达70亿美元。但市场行情持续下跌。
1995年2月23日,利森和他的妻子从新加坡逃到马来西亚,最后到了德国。他留了张便条说:“对不起。”经过短暂的全球通缉,利森在德国被捕,并被引渡回新加坡受审。
利森的案例显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任何投资者都可能犯同样的错误——把自己陷进一个如此深的亏损洞里,最终导致破产。那么,有什么建议可以避免呢?
四、遵循一个有纪律、有逻辑的投资计划
在整个事件中,巴林银行需要更好的政策来控制风险。但如果利森有一个深思熟虑的交易计划,他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利森应该有一个止损方案。此外,利森不尊重“杠杆”的双刃剑效应,也不遵守借钱投资的纪律和规定。在投资行为中,利用杠杆是一种合理的策略,在市场上涨时非常有效。
这就像有人用抵押贷款购买房产,然后“转手”——以更快的速度卖出,从而获得更多的钱。杠杆只在价格上涨的时候起作用。如果房价开始下跌,借款人就会得到一套价值低于其支付价格的房产和一大笔债务。
如果一个独立的投资者有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他会知道要减少损失,并且谨慎使用保证金。
五、避免独狼式投资
利森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独狼式投资”的特点——当然更符合“流氓交易员”中的“流氓”的定义。当交易员的行为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无法控制时,他只能靠自己了。巴林银行的每个人,从管理层到同事,都认为他的投资“稳赚不赔”,在赚取巨额利润,甚至他的妻子也不了解丈夫的风险,不知道这种投资风险带来的后果。
因此,在利森的案例中,由于他年轻、缺乏经验、监管不力、孤独,所以在他可以擅自动用公司数亿美元资金的背景下,他做出了一些灾难性的、代价高昂的决定就并不会令人震惊。
对投资者来说,“独狼式投资”是一个坏主意。建议投资者尝试与朋友和导师讨论自己的想法和计划。“独狼式投资”的秘密操作会带来风险压力,这种破坏性的、任性的投资看似简单,但是会导致错误的投资决定。
利森已经为其自身过错付出惨痛代价,而你完全没有必要去再去尝试体验这些教训。